院务公开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院务公开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MENU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分院概况
机构简介
院长致辞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机构设置
历史沿革
研发机构
分院系统院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院直接投资的控股企业
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共建单位
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
院地合作
合作动态
科技动态
组织人事
工作动态
人事任免
院士风采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分院人才
弘扬科学家精神
青年人才
党建与创新文化
党组织机构
群团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基层党建
廉政建设
学习资源
人才培养
专题
科学普及
科普场馆
工作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视频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院地合作
合作动态
科技动态
首页
>>
院地合作
>>
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院地合作
合作动态
科技动态
青岛能源所利用双模板策略合成整体式单原子催化剂
撰稿: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2-10-11
【
大
中
小
】
碳载单原子催化剂在多相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碳载单原子催化剂合成过程中,大量单原子被嵌入到碳基底或微孔孔道中,引起传质限制,导致催化性能降低。另外,碳载单原子催化剂通常是以纳米/微米级的粉末态存在,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添加胶黏剂,通过压片、挤条等手段成型,这一过程会导致催化剂孔道堵塞,活性位点包埋,大幅降低催化剂的效率。
设计具有多级孔结构的成型碳载单原子催化剂,有望解决上述问题。青岛能源所王光辉研究员带领的多孔催化材料研究组开发了一种双模板策略,制备了成型的氮掺杂介孔碳纳米线负载的Pt单原子催化剂(
Pt1/NMCW
)。该催化剂具有丰富的介孔和大孔,有利于活性位点暴露和反应传质。相关研究发表在Nano Research《纳米研究》上。
图1 双模板法合成
Pt1/NMCW
催化剂的示意图
该策略以三嵌段共聚物(Pluronic F127)为软模板,合成了一维介孔碳纳米线负载的Pt单原子,可以暴露更多的Pt活性位点;以KCl晶体作为硬模板,形成了有利于传质的大孔结构。由于其结构优势,
Pt1/NMCW
在液相加氢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优于未使用KCl模板合成的成型催化剂的活性,并且与纳米级粉末催化剂(纳米碳球负载的Pt单原子)的活性相当。该研究为碳载单原子催化剂传质效率的提高和活性位点的暴露,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在多相催化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青岛能源所的田正斌博士,通讯作者是青岛能源所的王光辉研究员。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内合作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open.com/article/10.1007/s12274-022-5118-4
Zhengbin Tian, Xiaohui Deng, Ping He, Guang-Hui Wang*. Atomic Pt anchored on hierarchically porous monolithic carbon nanowires as high-performance catalyst for liquid hydrogenation. Nano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07/s12274-022-5118-4.
院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