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沈阳生态所在碳排放核算与低碳发展政策领域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撰稿: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5-08-25

  2015年6月17日和2015年8月20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区域低碳发展研究组陆续有2篇研究论文在《自然》上发表,在碳排放核算、气候变化政策领域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全球碳循环研究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在我国碳排放核算研究领域,沈阳生态所区域低碳发展研究组联合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心、英国东英吉利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研院、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法国替代能源和原子能委员会-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凡尔赛大学联合气候和环境科学实验室、中科院山西煤化学研究所、法国冰川与环境地球物理实验室、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球科学系、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英国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挪威奥斯陆国际气候和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污染生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大气和海洋科学系及地球系统科学跨学科中心、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等24所国内外科研机构组成的科研团队在《自然》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化石燃料与水泥生产碳排放核算修正》(Reduced carbon emission estimates from fossil fuel combustion and cement production in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核算了基于实测排放因子的中国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中国2013年碳排放总量比先前估计低约14%,重新核算后的中国碳排放在2000至2013年间比原先估计少106亿吨二氧化碳,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具有强制减排义务的西方发达国家自1994年以来实际减排量的近百倍。此修正量大于中国同期陆地总的碳汇吸收总量(95亿吨二氧化碳)。经过此次重新核算,中国在本世纪气候变化2℃范围的各种排放情景下,中国的排放空间较原来相比增加25%-70%。该研究核算的碳排放数值可报告、可测量、可核证,是第一套基于同行评议和实测数据的中国国家碳排放核算清单。《自然》出版集团19日针对这一重要结果召开了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Nature执行主编Nick Campbell主持并有中外数十家媒体参与。

  碳排放清单是全球碳循环、全球变化模拟、气候模型构建、各国制定减排政策和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基础,当前国家和全球的碳排放主要由国际机构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方法和能源统计数据进行估算,碳排放数据发布机构包括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分析中心(CDIAC)、全球排放数据库(EDGAR)、世界银行、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和国际能源署(IEA)。中国已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其排放量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中国的工业规模和能源使用量居全球首位,工业技术和能源利用类型多样,但排放数据却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科研及政府机构发布,缺少自主的话语权和基础数据。

  该研究表明,经计算中国能源消费量比原先估计高10%,但煤炭排放因子比IPCC估计值低40%,煤炭氧化率水平比IPCC推荐值低6%,煤炭平均灰分含量达到27%,水泥生产过程碳排放比IPCC推荐值低40%。该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能源总量、结构及排放部门格局,增加了中国在全球能源、经济、环境决策及国际谈判中的话语权,同时为中国开展针对具体部门和技术的减排措施提供数据支持。该研究可能会使气候科学家重新审视全球碳循环和碳失汇问题。沈阳生态所和中国科学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分别作为第二单位和第十八单位参与。沈阳生态所刘竹客座研究员作为该论文的首席作者(Lead author)。

  在我国低碳发展政策研究领域,受《自然》主编邀请,沈阳生态所区域低碳发展研究组联合美国哈佛大学、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心等4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科研团队在《自然》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碳排放峰值的步骤》(Steps to China’s carbon peak)的论文,研究表明如果不采用严格的低碳政策和措施,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年将超过2030年。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应用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建立全国性的碳交易机制能够确保到2030年达到排放峰值,从2014年到2035年全国累积减排的二氧化碳可达到350亿吨。该研究系统性地提出了我国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峰值的四个步骤:(1)强化各个省市自治区排放峰值目标;(2)建立确保透明的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证体系;(3)碳排放权交易由试点省扩展到全国范围;(4)在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技术。该研究呼吁我国领导人大力推动低碳经济,这样既利于我国又能惠及全球。沈阳生态所是该研究成果第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