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新华网】科学家16年科研攻关实现林区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多赢

撰稿: 发布时间:2020-01-13

  新华网沈阳1月12日电(记者王莹)20多年前,这里面临“生态安全危机”和“资源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莽莽林海在近半个世纪的大规模采伐下已经无林可采;现在,这里郁郁葱葱,叶繁林茂,一派欣欣向荣的林区景象。

  为保护东北山区3000万公顷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同时突破林区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科学家从2004年起开始科研攻关,面对“保护恢复森林的同时,解决林农生计”的巨大挑战,提出“育林富农并行”的发展思路,用16年的科研攻关发现了提高森林恢复速度和质量的新途径。“东北东部山区森林保育与林下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项目近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当时森林经长期高强度人为干扰,资源锐减。社会普遍缺乏对森林退化与恢复机制的认知,缺乏森林结构精准调控的方法,缺乏提升森林质量功能的保育技术和林农脱贫的长效解决方案。”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朱教君研究员团队刚接手这一科研课题时,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

  退化的森林若要依靠自然恢复需要经历漫长的演化周期。为促进森林功能和资源加快恢复,科研团队首先建立了精准调控森林的“林窗”和凋落物的森林更新技术体系,为森林保育提供了结构调控基准参数和技术。

  在提升森林质量和功能保育技术方面,科研团队研发了冠下更新红松透光分层疏透度调控技术模式,提高红松存活率20%,实现冠下更新并推广12 万公顷;研发针叶人工林诱导形成针阔混交林技术模式,混交林形成12年后提高水源涵养量1.5倍,推广18万公顷。

  科技工作者心系林农,针对林农脱贫问题,研发并推广了林下参、山野菜、林蛙三个致富项目。近三年,项目累计发展林下参5千公顷、山野菜1.8万公顷和林蛙养殖2.7万公顷,帮扶5.1万名林农脱贫。

  朱教君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森林保护、恢复技术,同时,在森林康养功能、绿色旅游功能、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加强研究,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