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追忆那些化学大师

撰稿: 发布时间:2019-12-09

王琎 (1888-1966),字季梁,黄岩宁溪人,中国化学史与分析化学研究的开拓者。毕生致力研究中国化学史,擅长经典微量分析。用古钱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冶金史,解决正确区分汉、三国、晋、隋五铢钱,中国用锌的起源与进化,镴的化学成分与铅、锡、锌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争议。是中国化学史与分析化学的开拓者之一。

 

侯德榜 (1890.8.9-1974.8.26),名启荣,字致本,生于福建闽侯,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 3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他一生还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黄鸣龙 (1898.7.13-1979.7.1),有机化学家。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24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他毕生致力于有机化学的研究,特别是甾体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为我国有机化学的发展和甾体药物工业的建立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黄子卿 (1900.1.2-1982.7.23),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从事电化学、生物化学、热力学和溶液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曾精确测定了热力学温标的基准点—水的三相点,并在溶液理论方面颇有建树。他毕生从事化学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培育人才。他是中国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柳大纲 (1904.2.8-1991.9.14),字纪如。江苏仪征人。著名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家,中国分子光谱研究的先驱者,盐湖化学的奠基人,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柳大纲开拓了中国盐湖资源及其化学基础的研究,并组建了青海盐湖研究所。勘测发现了柴旦盐湖区柱硼镁石资源以及柴达木盆地若干点的锂资源等,提出了从盐湖卤水分离制钾和直接提取硼锂资源的有效工艺,为盐湖开发和西北地区建设作出了贡献。

 

蒋明谦 (1910.11.10.-1995.5.19),有机化学家,四川蓬溪人。毕生致力于理论有机方面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研究结构性能定量关系方面进行了开拓性工作,提出诱导效应指数,提出同系因子,发现同系线性规律,随后又发现了共轭基团的结合规律,在理论有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卢嘉锡 (1915.10.26-2001.6.4),台湾省台南市人,祖籍福建省永定县 ,物理化学家、教育家。1934年,卢嘉锡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5月,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8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 卢嘉锡在结构化学研究工作中有杰出贡献,曾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模型,对中国原子簇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他所指导的新技术晶体材料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绩。而他早年设计的等倾角魏森保单晶X射线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数图,载入国际X射线晶体学手册,称为"卢氏图"。

 

唐敖庆 (1915.11.18-2008.07.15),江苏宜兴人,物理化学家,中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承宗 (1911.09.05-2011.05.27),是我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中国科技大学建校元勋。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34~1946年,在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从事放射化学研究工作。1947~1951年,在法国巴黎大学镭研究所随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从事放射化学研究,获博士学位。中国科技大学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首任系主任,原合肥联合大学首任校长。

 

徐光宪 (1920.11.7-2015.4.28),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1944年,徐光宪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 1951年3月,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1980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1年,被选为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徐光宪基于对稀土化学键、配位化学和物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

 

正是这些老一辈的大师们用他们的一生抒写什么是呕心沥血,什么是无私奉献,他们让中国实现了化学学科一个个从无到有的突破,实现了相关领域的蓬勃发展。